3月20日,《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“水运江苏”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正式出台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江苏海江河湖联动的特色优势,进一步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,紧紧围绕覆盖更广、标准更高、联动更畅、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,打造更具特色的“水运江苏”,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。
《意见》提出了“十四五”后三年和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
到2025年,基本形成“联网畅通、达海通江、优质高效、保障有力”的“两纵五横”高等级航道网,二级(准二级)及以上航道里程接近1100公里,形成长江干线横贯东西、京杭运河纵穿南北的“十字形”主轴;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700公里,通达全省87%的县(市、区)。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,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亿吨,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100万标箱。形成公铁水联运特色鲜明的水运服务体系,集装箱近远洋航线基本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港口全覆盖。水运智慧绿色安全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,水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到2035年,建成以长江干线、京杭运河为主轴的二级航道网,二级及以上航道高效覆盖省内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、国际枢纽海港。全面建成“设施一流、技术一流、管理一流、服务一流”的现代化水运体系,水运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《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(2017-2035年)》
《意见》聚焦“覆盖更广、标准更高、联动更畅、效益更好”四个方面目标,提出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
1.加快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统
筹推进二级航道网规划建设,加快构建干支联动的发展格局,按照“连断点、畅干线、成网络、通长江、达海港”的总体思路推进干线航道联网提质,提升支线航道功能,提高干支互动效益,充分发挥各层次、各等级航道的组合效能,实现门到门水运服务。到2025年,苏南运河达到准二级,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,宿连航道实现三级航道全线贯通、二级航道预留到位,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集疏运能力显著提升,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以及长湖申线、芜申线溧阳城区段等航道整治工程,打通锡溧漕河无锡段等航道堵点,畅通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。
加快深水海港建设
2.打造协同一体的
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
通过加快深水海港建设、加快沿江港口转型提升、加快内河港口规模化建设等措施,实现到2025年沿海港口新增10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、综合通过能力达到5.1亿吨,沿江港口新增5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、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2.9亿吨,内河港口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60个、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0亿吨。
河海直达集装箱船
3.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
优化集装箱国际海运网络、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、打造特色化多式联运体系,到2025年,新增加密近洋航线15条,基本实现集装箱近远洋航线覆盖60%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,培育形成不少于40条定港口、定航线、定班期、定运时、定船舶的“五定”班轮航线,沿江沿海10个港口18个重点港区实现铁路专用线规划全覆盖、10条通达,建成运河宿迁港等内河港区铁路专用线,培育形成40条以上稳定运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精品线路。
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
4.提升运输船舶现代化水平
加快推动绿色船舶发展,加强高效适用船舶研究应用,培育壮大航运市场主体,稳妥推动现有航行于长江干线、京杭运河等中长距离、2000吨级以上的运输船舶实施应用LNG能源的改造;加快研发和推广120标箱以上集装箱、200标箱滚装/集装箱多用途船舶等大型化、标准化船型,推进120标箱、200标箱等海河直达船型研发应用;鼓励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到2025年形成运力规模在200万载重吨以上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运战略船队,形成2-3家龙头型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。
5.提高水运服务保障能力
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、安全管理水平,实施危旧船闸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、淤积航道安全与通航能力提升三年行动,加强通江口门船舶待闸停泊区规划建设,探索港航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估机制,构建现代化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,深化跨省域、跨水域应急联动合作,优化湖区搜救、重大水上溢油等应急处置联动机制,到2025年,实现船舶等待时间较2020年压缩20%,形成重点覆盖、层次分明的内河航道应急保障体系。
繁忙的港口
6.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
推进智慧航道、智慧港口建设,全面建成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,建立“远程集控、统一调度、智能监测”的船闸运行管理新模式,深化5G、北斗、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港口的融合应用,到2025年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100%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,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。
苏北运河生态航道
7.加快推动水运绿色低碳转型
打造生态绿色文化航道,加快绿色港口建设,强化“船港城”协同治理,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,到2025年建成京杭运河、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,创建2个近零碳船闸、2个近零碳水上服务区,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率100%、原油成品油装船码头油气回收设施配备率100%、粉尘在线监测覆盖率100%,全省港口每延米岸线通过能力较2020年提升10%。
(厅港航中心)